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1
全书围绕人类面临的四项普遍约束:
1)东西不够;
2)生命有限;
3)互相依赖;
4)相互协调
来展开。虽然讲的东西涉及面很广,也足够深,看的过程并不会因为内容过于死板而腻烦,反而会在每一个案例的剖析中觉得自己有所收获而雀跃不止。纵然是我这种小白,也经济学思维被刷新了三观。
以前觉得事情就是事情,对或者错。但是那个“马粪争夺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原来判断一件事情不仅可以从它的正否两面去看,也可以从它的判决对社会所引起的深远影响来看。
故事大概是这样子的:以前马粪可以用来当燃料,一个雇主雇了一个农民去收集马路上的马粪,农民捡了一个下午,但是捡了太多一时半会运不走,于是他把马粪堆在马路的一边,自己回家去找辆拖车过来运走。在农民回去取拖车的时候,另一个人路过,看到马路上的那堆马粪,当时四下无人,无法确定马粪堆的主人是谁,于是他把马粪自己运走了。农民回来后发现马粪不在了肯定不干啦,于是起诉打官司。
关于这堆马粪的主人应该是谁,有两方意见:
一方觉得应该是归农民所有,因为是他收集起来的,他为此劳动过了;
另一方觉得马粪归马所有,但是马自己把它们舍弃了,所以马粪无主,应该是先到先得。最终法官判定的结果是,马粪归农民所有。但法官的角度不是从马粪的所有权应该归谁,而是马粪归谁了,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假如判定马粪归后者所有,就会给人一种:社会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无主的,先到先得,不需要劳动,路上看到什么东西只要它的主人不在场就可以拿走的观念;这样会造成社会越来越混乱,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劳动,而只会想去捡漏。相反判给农民之后,会给社会设立一种有劳有得的观念,会促使人们去更勤奋地劳动,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被人随意拿走。
这个小故事还蛮刷新我三观的。判断是非,也可以从做这个判断会给其他方面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来考虑。
另一个对我启发比较大的,是关于成本的定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以前数学所学的成本是指要制造这个东西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总和,是固定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要选择某个东西,就需要放弃很多其他的东西。
例如你有一块空地,你在上面建造一座工厂,它的成本不是建造这座工厂所需的钢筋水泥人工费用等等;而是因为建造了工厂,就不能在这块地上发挥其他用途,例如拿来做绿化、建造住宅区等,在这些放弃了的选项中,哪项带来的价值最高,就是建造这座工厂的成本。
例如这块地附近的配套设施很好,假如建成小区楼盘会带来很大的收入,估值几百万元(我瞎造的),是被放弃了的选项里面价值最高的,那这座工厂的成本就是几百万元。经济学家是极其需要想象力的人,需要透过现象看到看不到的东西。通过这个定义,成本就是一个相当动态的概念了。看一件东西一件事情它的成本,就需要发挥想象力,也许今天它的成本是这么多,明天它的成本就飙升了呢?最好及时调整了呢。
怎么说呢?是一本看完会改变自己看生活看世界的书呢,感谢薛教授!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2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本,作者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从中给出一个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不要只盯着钱,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自由不等于免费,想象力决定生产力,好钢用在刀刃上,谁的话语权更大,为何同工不同酬,众人如何彼此影响等。
书中的一些小故事使我印象深刻。如马粪到处都有,有人在马路上捡拾马粪,并把这些马粪归到一堆,但当时并没有拿走,也没有标记,结果第二天被人拿走了,等于一天的工作白干了,结果诉诸法庭。如果法官支持了财富创造者(捡拾马粪人),就会鼓励人们去努力创造财富。如果支持了顺手牵羊者,就会纵容随便拿走别人财富的'现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尊重私有财富和劳动所得,才能保护私有财产,才会保证人们公平创造财富的环境。
如果窗户都是完好的,人们就都会爱惜,就可以把钱花在其他有用的方面。但如果窗户被打破一块,人们就会不在意其他玻璃,窗户的所有玻璃可能都会被一一打破,人们就只能去更换新窗户,这就是破窗原理,在经济学上就会形成一种浪费。
比如有钱人可以先打车,有钱人可以先做心脏搭桥手术,有钱人的孩子可以先上好的学校,有钱人可以先买好地段的房子等等,在资源稀缺的状态下,根本做不到公平,不可能一碗水端平,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靠金钱来分配资源,再或靠权力来分配资源。这样看似不公平,但作者讲到,如果有钱人不比穷人享受更多的特权和优先待遇,那么谁还会努力成为有钱人呢?如果有钱人不能享受很多优先,那么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努力成为有钱人,奋发和创新就会逐渐绝迹。
从前火车是烧煤的,烧煤就会喷火星。有一辆火车经过一片亚麻地,农民将700吨亚麻堆在了铁道边自己的农田上,火车经过时喷出的火星将亚麻烧着了。这种情况下,诉诸法院后,如果法官判铁路公司赔偿,铁路公司就会想尽办法,防止火星烧着亚麻,比如,火车改道或者多买10亩铁道边上的土地;如果法官判铁路公司不赔偿或者赔偿很少的损失,那么农民就会想尽办法,让火星烧不着亚麻,比如将亚麻放置离铁道边比较远的地方等。
作者作为经济学家,赞同亚当斯密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大家只要关心好自己的利益,就是在推动社会发展,每个人都这么想,就会形成那只看不见的手,均衡的调配资源。最大的慈善是商业,比如对于失学孩子的救助,直接发钱,或者让他们免费读书,恐怕未必是好办法,很多人拿到免费的救助资金,也不会去让孩子上学,反而用西方的奖学金制度更加有效,让学习好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奖励,这看上去更是一种投资,而非行善,变相在鼓励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用商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更持久的救助效果。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通过深厚的经济学基础,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从一个独特视角,告诉人们一些经济学方面的道理,提出一条经济学研究的路径,其中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确值得人们研读和思考。